我們仔細觀察蘋果服務不斷增長的收入話很容易被認為是一家財務百強內的公司,但事實上,蘋果并沒有成為一家專注于
企業軟件服務的公司。相反,蘋果的服務戰略只是反映出蘋果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想要成為最大的內容分發平臺的野心。
2017年,蘋果公司報告了310億美元的服務收入,占總收入的13%。蘋果的服務增長從2015年逐漸開始加速,其快速增長與iPhone業務的新用戶增長的趨勢相吻合。作為非硬件收入的主要來源,服務收入主要體現在數字內容、云服務、蘋果支付以及其他服務等四個方面。服務收入的增長意味著上述四大子服務項目肯定也出現了較大的增長。
但蘋果公司并沒有披露每個服務類別帶來的收入數額。但在筆者看來,蘋果公司通過使用超過13億臺蘋果設備向全球蘋果用戶提供內容來獲得大部分服務收入。2017年整年,蘋果公司通過銷售數字內容獲得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收入。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就曾披露其在2017年向開發者支出了將近270億美元,而蘋果公司則獨自擁有剩余三成的收入。這個數字足以表明蘋果應用商店的年收入在400億美元左右。
此外iTunes和Apple音樂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服務收入,雖然在財報上顯示其收入明顯低于AppStore。但在筆者看來,這兩個數字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旗鼓相當的。
所以,在筆者看來蘋果自2015年末以來服務收入增長加快的主要原因是訪問內容商店的用戶數量出現了大幅增加。盡管蘋果公司已經以云服務和蘋果支付的新形式構建了新的服務收入入口,但是該服務短期內卻并不能達到與內容分配相關的收入。有鑒于蘋果支付如今的經濟狀況,短期內該服務并不能夠支撐起蘋果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有數據表明,通過蘋果支付每交易一萬億次,蘋果才能得到15億美元的收入。低效狀況于蘋果可想而知。
其實在筆者看來,蘋果公司的服務戰略在很大程度上被誤解了。許多人都在關注蘋果的服務支撐點,并認為蘋果正逐漸變成一家服務主導的
硬件公司。但是這卻并不符合事實。因為一直以來,蘋果都在追逐以期在服務上取得突破。
比如在支付內容方面,為了成為應用程序,音樂,書籍,播客和視頻的主要內容分銷商,蘋果公司一直在利用其平臺來實現其長期目標。所以蘋果最近才開始專注于從交付內容中賺取收入是不正確的。
另外一點就是增加硬件價值和功能。管理層將服務看作是提升使用蘋果硬件和
軟件的價值的關鍵差異化因素。云存儲和蘋果支付等服務都是用來改善使用蘋果硬件和
軟件服務的關鍵指標。
此外,云存儲和蘋果支付的增長嚴重依賴著蘋果設備數量的增長。正式這種硬件依賴的情況使得蘋果無法將蘋果服務業務作為獨立的業務開展。這也是華爾街為什么不看好蘋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來,蘋果的服務不在于銷售服務,而是某種開發功能的工具,集成硬件和
軟件,服務的組合。
蘋果管理層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約500億美金的服務收入,這一目標想要實現就必須增加未來與數字內容分發相關的收入占比。如今AppStore的收入每年增長約30%,但若假設蘋果音樂收入的增長抵消了付費音樂下載量的下滑后,蘋果公司在未來兩年數字內容方面的增加至少在150億美元的規模左右,這個計算還沒有算沒有面世的新產品的收入。
目前,蘋果公司在其服務中的付費訂閱量超過了2.7億次,同比增長超過1 億次。我懷疑這些訂閱的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內容訂閱。
截至目前,蘋果正在開發兩種新的付費服務來飽滿內容服務,這兩款產品分別是蘋果影音和蘋果新聞。除此之外,蘋果還有望能夠從包括Netflix,HBO等在內的視頻流媒體服務的增長中收益。
但究其本質,蘋果應該不會成為一家
企業軟件服務公司。相反蘋果成為一家領先的付費內容平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