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興趣至上,快樂為先現在早已不是一個工作做到退休的年代,每個人的職業生涯當中都有很多次選擇,而每次也有很多選項。因此工作時是否開心變得很重要,若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么度日如年,反之則是度年如日。而且一旦找到了與自己興趣匹配的工作,那么我們自己也會不自覺的投入進去,甚至主動的進行自我提升,反之則總以為自己在吃虧,認為許多事是別人的工作。
那么我們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適合新媒體運營呢?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幾個特征:愛嘗鮮、喜社交、擅文字、樂分享、會來事、能原創、涉獵廣等等,如果有三個回答是是的話,那么我非常建議你來試一試。
二感性開頭,理性收場感性開頭指的是當我們思考
企業活動方案或撰寫文案時不要束縛自己的思維,完全可以天馬行空的亂想,看到什么突然有靈感時要馬上著手進行實施。
而理性收場指的是我們要盡量用數據來說明自己所執行的方案成功與否,若數據上漲,則大規模實施,若數據沒有變化甚至下滑,那么則暫停嘗試。
前一段時間,一篇講述高級運營與初級運營區別的文章在運營圈里很火,我很同意其中的一句,那就是“高級運營會盡量用數據來衡量、調整和規劃自己的工作?!碑吘构咀鳛槠髽I法人,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老板們也需要用數據來評判我們的工作成效。
一般的新媒體平臺發展到一定量級時,都會給賬號運營者提供數據分析后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QQ空間、貼吧及興趣部落等等,皆是如此??墒?,如果自己運營的平臺沒有提供數據分析后臺怎么辦,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每日收集并整理相關數據進行統計,雖然方法笨,但總算也有相關指標衡量工作成效。有人也許會問,如果我的運營活動沒法直接用數據說明怎么辦,比如在地鐵及公交上做廣告對APP下載量的影響,可以用間接數據衡量,只要我們減掉其他活動的干擾影響,即進行社會學意義上的方差分析,那么剩下的數據波動則可以算是這次運營活動的結果。
1、原創VS模仿
我個人覺得,做新媒體運營的,都或多或少有點內容情節,我也是,都很珍視從自己手里流出來的字。但是這個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內容為王已經敗給渠道為王,有時候即使我們寫得文章再好,但若沒有渠道,也許點擊數還不到一個標題黨的零頭。因此,有時會逼于沒有精力原創,或者沒有靈感原創,那么則可能實行拿來主義,內心里有糾結肯定是有的。我們也許會捫心自問,我怎能做這樣毫無創造性的工作,復制粘貼的工作有什么價值,但不好意思,這是內容運營的一部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快的走過這個階段,讓自己的工作分工盡快的往原創上靠。模仿并不可恥,畢竟古代的書法大師們都是先模仿后原創,然后再自創一派。
2、過程VS結果
我是一個信奉存在主義的人,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是我的人生信條,放到職場中,那就是我會努力享受工作中的每一刻,不管它是苦是樂。然而,你知道,資本是講究平等交換的,假如我們造的價值抵不上公司付給你的人力成本,那么我們則有可能被邊緣化甚至是被掃地出門。因此,如何在享受新媒體運營工作過程的同時也能讓leader、老板以及公司通過簡單易懂的數據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這也是一門職場藝術,而在這過程中,重視數據分析則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3、廣度VS深度
倘若我們的知識面不夠寬夠廣,那么在實際運營操作時就無法做到游潤有余。
兩手抓兩手硬,除了廣度,我們也得有深度,通俗來說就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營點。比如在
企業活動策劃、商務合作和文案中,我覺得自己最擅長的是文案。而活動運營則是我的弱項,有一次我的直屬leader跟我講一次簡單線上活動的流程圖,聽了半個小時我愣是沒聽懂,這件事讓我覺得很慚愧,甚至對做活動產生了抵觸心理。好在現在隨著文案運營積累的自信越來越多,我也敢于隨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活動了。
所以即使廣度欠佳,那也不能深度太淺。
四躬逢盛宴,莫負其時這八個字是我去年裸辭時對自己的鞭策,現在它也是我的座右銘。真的,我們遇上了一個難得的好時代,尤其是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講,政府在鼓勵,資本在進入,人才在回歸?;仡櫢母镩_放后的中國史,每當信息通道進行更迭時,往往都有一個發展紅利期。十六年前那次互聯網大發展是因為社會獲取信息的通道在快速的由報紙、電視變為電腦,即線下轉為線上,而從三四年前開始的這次移動互聯網大發展,則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通道由PC變成智能手機,即固定網絡變為移動網絡。眼下很多風投視智能硬件為下一個風口,并瘋狂地進行投資,也是基于對信息通道可能由智能手機變為智能硬件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