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為王的時代,豌豆莢之崛起
創新工廠投資的豌豆莢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超級強大的APP分發平臺和分發渠道,同時又是一個APP搜索引擎,想借助搜索引擎的模式分一杯羹。記得當年,我辛辛苦苦開發了個游戲,想在豌豆莢做推廣,靠,人家根本就不鳥我,后來同行的朋友包括一些牛逼的游戲公司透露,非常優質的游戲在豌豆莢做推廣,那么在豌豆莢總游戲80%-90%的收入將歸豌豆莢所有,這不是坑爹嘛,我們辛辛苦苦熬夜加班做出來的產品就這樣被渠道商榨取了,我相信很多公司特別是游戲公司應該深有感受吧,因此,相信大家可以看出,其實現在的行業特別是游戲都是在為渠道打工,在為豌豆莢之類的渠道在打工。
借助豌豆莢的模式,360手機助手和其市場、QQ的應用寶分發推出,都想通過自己的用戶建立渠道,使得應用和游戲廠商為其打工。
渠道為王的時代,小米模式
其實雷軍一直在說,我們的小米不是一個硬件廠商,我們是一個
互聯網公司。是的,小米不是一個硬件廠商,它是一個強大的渠道,小米手機等硬件只是個平臺,做好牛逼的硬件目的只是為了雷軍搭建一個牛逼的平臺,你想想,量2013年達到了1870萬部,2014年將能夠達到4000萬部,2015年估計能夠達到7000萬部手機,那么,在2015年底,小米的終端用戶就超過一個億的數量。如果再加上非終端的用戶,保守數據將超過2億以上。這個數據從一方面來講,就說小米出來的任何的應用,都將會有最低1個億的用戶。試問?這是
創業公司要奮戰多少年的結果呢?太多的公司不到100萬的用戶就死掉了。
我們假設,哪天小米心血來潮,說我們做電子商務吧,我們做一個類似淘寶或者天貓京東的C2C或者B2C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弄一個內部推送,一夜之間將會有超過1億的用戶量…每個APP又能給小米帶來巨大的利潤,小米的手機我們假設不賺錢,但是如果小米推出10個一個億以上用戶的APP,那么,這個市值將會有多大?這就是渠道的威力。
以上,我舉了兩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來說明了渠道的威力,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內容的威力又是如何?
內容的威力之中國好聲音
以視頻為例,截至2014年6月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至4.39億,視頻流量已經占到互聯網總流量的70%以上,多部電視劇作品的互聯網播放量超過10億次。在過去幾年,BAT已經在互聯網以及
移動互聯網建立了強大的渠道資源,而現在,更多的是UGC,需要更多的內容提供給用戶,這時優質的影視資源更凸顯價值。
今年8月,由于騰訊擁有《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獨家視頻發布授權,使得騰訊視頻在蘋果App Store下載排名大幅度上漲,在蘋果APPstore進入前5名。而阿里旗下的天天動聽由于獲得《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獨家音樂整合權,令阿里APP下載量在蘋果App Store下載榜上攀升兩位。優質的內容已經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甚至可以拉動移動端APP的下載量,大量的影響到了渠道的自身布局。
內容的威力之微信、淘寶還有其他
對于剛才說的渠道豌豆莢,相對微信、淘寶等APP來說,微信和淘寶又是豌豆莢優質的內容,但是當微信在發布微信6.0的時候,只選擇了自家的應用寶,這使得擁抱的安裝量大量增加,我也是因為要下載微信6.0而安裝的應用寶,后來發現豌豆莢其實并不比應用寶多出什么東西,再后來也就變得使用哪個無所謂了,淘寶的發布也是和微信類似,也只在淘寶的應用助手里發布。這使得優質的內容相對渠道來說越來越重要。
在這里,我為什么提到其他呢,我之前有幸在樂視網并負責了樂視第一代的智能電視
軟件的開發,后來從樂視網離職后也在兔子視頻負責電視應用的
技術開發和技術架構,那個時候智能電視行業剛剛興起不久、智能電視桌面、應用市場也開始紛紛出現,那個時候這些所謂的渠道求著我們在他們的應用市場做首發,所以,其實無論大小都是相通的,高質量的應用能在某些程度上決定這渠道的用戶。
總結
通過上面的例子,相信大家可以看出,當我們是屌絲的時候,渠道為王,因為我們的內容可以替代,每個屌絲都想通過強大的渠道獲取用戶量,我們的產品不能夠影響足夠多的人,所以去求著渠道商。而在我們的內容足夠強大的時候,相對渠道商來說,我們的應用或者游戲都是優質的內容,他們會求著我們提供我們優質內容,我們的優質內容又會影響到渠道商的用戶增長,但是,大者恒大,贏著通吃,等我們到那個時候了,我們真的還需要渠道嗎?
我們還是屌絲的時候,是否真的有必要去定位我們的產品是渠道還是內容,這個意義視乎不是很大,只要我們用心做好產品,給用戶予價值,積累忠實的用戶,這!就是是我們真正贏得未來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