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弄明白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經常登錄并且已經習慣的一個平臺,用戶會離開?
例如之前我們習慣了在淘寶進行購物,但是自從天貓推出來之后,大量的用戶習慣了天貓?這個很容易解釋,天貓質量更好,更加有保障。那么,為什么我們會舍棄了曾經的開心網,熱衷于人人?為什么我們舍棄了TOM而必看騰訊?為什么我們就掉了MSN而只剩下QQ?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們離開了前者?
回答這個問題較為困難,因為人類的行為充滿著隨意性,比如早上上班,QQ跳出了新聞彈窗,我們就去了騰訊網,而不是去了一直喜歡的網易。但是,這個問題并非無解,因為人的行為有隨意性,更有規律性。一部電視劇正在播放,某個時間段,一位觀眾去廁所。討論這個沒意思。但是某個時間段,出現大量觀眾去廁所或者去喝水,那就有尋找理由的必要。
所以,我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了得出的結論不是夸夸其談,我們有必要對問法進行限制。為什么忠實用戶會長時間離開一個網站?
原因一:替代品的出現。
2003年,
門戶網站是四雄格局,分別是搜狐、網易、新浪以及隨后崛起的TOM。2003年,騰訊開始推出門戶網站。在騰訊網出現之前,其他的
門戶網站在資訊、專題、設計等方面產異性其實不大,沒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很是擁有一批黏性不錯的用戶群體。騰訊網出現之后,很多用戶成為了騰訊網的用戶。并且,搜狐、網易以及新浪也開始分化,網易的“態度”、搜狐的視頻布局以及新浪借助于博客和微博資源。騰訊網干凈、清新的布局很快吸引走了一批其他門戶的用戶資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替代品的出現,往往會形成用戶洼地,讓一批忠實用戶離開原本的網站。特別是寡頭格局的網絡產品行業。
原因二:體驗變差。
一般上,一個擁有一大批忠實用戶的網站,不會走下坡路,因為即時出現
網站改版這樣的情況,忠實用戶很快會給出反饋,然后網站進行調整,體驗不可能走“回頭路”。但是有一種情況,會使得運營者不得已而為之。那就是盈利。這一點在軍事類網站中,比較明顯。很多軍事網站在起步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批忠誠用戶。但是隨著網站用戶數量的增加,網站也會嘗試盈利。為了盈利可能就會加大廣告投放,發布部分吸引點擊的內容。比如說軍事網站中常有的色情廣告和美女圖片等。體驗變差,導致了很多和網站一路走過來的用戶,果斷選擇離開。
原因三:激勵機制的減弱。
網站要能夠吸引住用戶,最終形成忠實用戶群體,肯定有某種激勵機制。激勵不僅僅現金或者虛擬貨幣,還包括一系列的情感體驗,例如榮譽、自豪、滿足等等。就以A5來說,很多人免費提交文章,即激勵作用就是獲得自己
企業網站排名的提高,但是當這種激勵減弱的時候,忠實用戶群體也就選擇了離開。這方面的另一個例子譯言網,最初擁有大量免費勞動的翻譯群體,但是隨著網站在審核上的嚴格以及模式的變化,對于譯者的激勵越來越小,很多譯者選擇了離開。
原因四:群體性喜好的改變。
網站可以不改變,即時改版但是其運營方式可以不變,但是用戶會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社會閱歷的變化,喜好也會變化。曾經喜歡的網站,現在可能感覺很幼稚。曾經熱衷于的題材,現在可能感覺和二逼。這方面的例子包括貓撲等社區網站。當大量的80、90長大之后,回過頭來,發現在網站話題中自己已經難以參與進去。最終只能離開。
原因五:大量小白的出現。
當一個網站中,突然出現了大量的小白,如果其中在出現部分帶有營銷目的的小白,那么網站的忠實用戶就會選擇離開。這如同,博士生不愿意和高中生進行深度交流一樣。這類網站大多是知識類網站,比如說學術交流、深度話題交流等等。
以上五個原因,是我目前想到的,當然可能還有其他諸多原因。但是由于這些原因或者顯而易見,比如網站的改版,或者用戶并不對離開表現出不舍,所以不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