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自媒體的武器就是文字。通過文字傳達一種信息和價值,而且在現階段自媒體紛紛自立門戶的時代,想要在同質化中保持自身的競爭和號召力,唯獨通過內容自身來體現。當然大家也都懂這個道理,但真正運行起來我們會發現,自媒體在創作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那便是沒有東西可寫。這其中也包括自己。
其實創作者不怕寫東西,怕的只是沒有東西可寫。素材看似不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實際上對自媒體的長期運營起到很重要的影響。如何寫內容,以怎樣的一種形式,讀者會不會喜歡,點擊率能不能達到預期的高度這些都是我們將要考慮的東西。如果僅僅是創作那我們沒有任何壓力可言,可是當這些附加值都算上的話,在下筆的那一刻我們就感覺到了壓力。
說白了,自媒體寫東西還是怕缺素材和靈感。只要能夠不斷找到自己創作的基點,那么持續創作并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創作素材呢,我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老話可以借鑒一下。
深入到生活中,找到自己創作的結合點。試想什么樣的文章最能打動人,當然是接底氣的文字。那些結合人們關注熱點的文章普遍具有較高的接受程度。一篇長篇大論的微商文章不如一篇上千字的加粉技巧,一篇論述詳細的
自媒體運營之道不如教教大家如何不斷創作內容。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需要用最切合生活的文字把握住大家想要看的點,而不是一本正經的照本宣科,這樣不僅喪失了市場的號召力就連自己寫著寫著也會沒有動力。懂懂日記為什么這么火,倒不是因為他講的是什么高深的行業道理,而是從生活瑣事引申出我們的生存智慧和無限干貨,這才是他吸引人的地方。不要東施效顰,用一種低俗的文字去解釋接地氣的意義,我想一個真正有創作能力的自媒體會懂得如何借助生活來表現自己的觀點。
學習別人的寫作形式是必經之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知道這是誰說的,但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別人在創作過程中可能用到的技巧卻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很多時候文章創作需要創新,這不僅是面對用戶的一種負責態度,對自己也是一種挑戰和學習,整天寫一樣的內容,我想是個人都會煩的。因此掌握不同的寫作風格也是對長期發展的一種考量。其實自媒體內容建設其實沒有什么高大深的東西,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內容和想法完全融入到自己的筆尖中,形式不一樣不僅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觸感,對我們思維的增發也是不能忽視。不要試圖用一種標簽去給自己的自媒體之路定義,一旦標簽形成你想要改變就會變得太難。
創作也需要思想,不能盲目。市場的熱度的確可以為我們指明創作的方向,但是我想告誡大家的是,指明方向但未必要嚴格追求這個方向。寫文章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熱點雖然可以吸引大家,但是從長遠上看,大家真正關注的還是你自身的魅力,自媒體千千萬萬,如果你總是在做著和別人一樣的事情,你的壓力會大很多,如果你能適當的靜下來然后想想自己到底應該做什么,那個時候效果就不一樣了。沒事的時候多去看看自己曾經的文章,看看哪篇文章大家比較喜歡,看看哪種題材自己并不擅長,思想傳達的不是很明確,然后加加班補補功課,自媒體的成長與其他很多行業類似,都需要查缺補漏的精神。我想做一個特立獨行的自媒體要遠比跟著市場吆喝的撰稿者更有發展前景。
我們要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文章不是白寫的,我們要從自己的文章中學到東西。我們不僅是給與別人智慧的輸出,同時對自己也是一種辨別。我想任何一個自媒體要的都是影響力,而不是單純的付費閱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知道自身的創作意義。借助自媒體帶來的粉絲經濟,我們理應有更多的考慮。有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大家會寫著寫著不知道該寫什么了。我覺得根本在于你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任何一個自媒體都應該清楚自己的未來定位,靠著這個方向來完善自身的內容,逐步培養自己想要的目標用戶,是將其轉化為粉絲經濟支持著作還是另有他用,我覺得大家自個心里都要明白。不同的渠道造就不同的用戶,同樣也是不同自媒體需要可以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