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區是否活躍直接關乎著社區的生死存亡,有的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就算是一個用戶比較多的社區,也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活躍用戶比較少,沉默用戶比較多,而這些沉默用戶也不是真的“沉默”,他們大多數時候只扮演著“看客”的角色,偶爾也會發表一下己見。對一個初級社區來說,擁有活躍的用戶對社區前期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知乎和豆瓣是用戶綜合素質比較優質的社區。在豆瓣,你會看到各種高質量的書影評,它獨特的文化情懷,讓用戶不自覺的就會愛上它;進入知乎,你能看到一個比較大的世界,它的答案也許不是最正確的,然而它的答案除了比較嚴謹的專業度,各種全方位腦洞大開的問答,甚至你會覺得行業大牛都能分分鐘被你邀請回答,這些都會讓你感覺在它面前,知識是那么的匱乏,眼界又是多么的渺小。
如何引導用戶主動生產優質內容呢,首先要確定產品的定位,那就要明確這款產品的目標用戶,以及產品的賣點,和核心優勢。一款產品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就讓用戶找不到歸屬感,加強了社區的流動性,便無法有效沉淀用戶,就比如今天進來一個用戶,他可能是對產品某方面有一些興趣,明天他發現原來這些所謂的興趣不過只占了社區的1%,于是他就走了,流動性大的社區不利于很好的培養忠實粉絲。
明確產品的賣點和核心優勢之后,就把一些比較好的內容放在用戶比較容易發現的板塊,這時就可以找一些圈內好友(也可請水軍)幫忙灌水,并請一些業內專業度較深,比較有獨特見解的資深人士幫忙制造內容帶動。例如知乎是由李開復帶動的,微博是由明星帶動的,那么前期的爆發不妨利用一些所謂的“明星效應”。
等到社區開始有一些人氣的時候,再篩選出目標用戶,然后從目標用戶活躍的各種社區、論壇、貼吧等去宣傳,帶入另一批目標用戶進入社區,這部分用戶可以稱作為種子用戶??v索科技負責人王總表示,“相對來說,種子用戶由于最貼近產品,因此他們生產出來的內容比較優質,那么對于這批用戶,則可適當放權,發布權、發言權等?!?/div>
給了他們一些權利以后,一定要適當的給他們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愛表現并不是缺點,而是人類的共同點,可以建立等級制度,好比新浪的大V認證,讓他們感覺有義務為社區創造更多的優質內容,同時為社區的氣氛造勢,做宣傳,吸引更多有相同話題的用戶加入社區。
雙向提升社區活躍度與用戶沉淀
社區有了一部分用戶以后,除了需要不斷的創造優質內容,還需要提升社區活躍度,沉淀用戶,讓越來越多的用戶變成忠實用戶。另外還要防止社區產生一些“看客”,即只看看,不說話的用戶,因為這種用戶一旦形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于“僵尸粉”一類,社區活躍度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那么就需要在用戶沉淀的同時,要提升社區活躍度。
培養意見領袖:這里和“明星效應”有點類似,但不屬于個別級,可以從社區用戶中挑出一些精英,分別在對應的板塊起不同的帶頭作用,即每個板塊需要不同的斑竹、副斑竹等。例如在社區問答、社區氣氛調動等方面能平衡用戶的需求。
定期組織線下活動:可通過定期舉行線下網友見面會,通過互相交流、溝通來加強用戶之間的信任,如根據在線(進群)時長對用戶進行分類,定期輪流組織一部分新老用戶線下活動,如通過鼓勵用戶參與線下活動,喚起一部分“看客”,讓他們主動加入到活動中。
建立互動機制:例如可以在不同的版塊,由用戶評選本月最優“嘉賓”,由版主頒獎,或者蓋樓頂貼等。好的內容或者活動都可以有邀請和一鍵分享、收藏的功能。
建立社區管理機制:在社區的發展中需要及時清理垃圾信息,建立社區制度和游戲規則。并定期向用戶征集對版塊的升級和修改意見,管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規則,通過耐心的引導,真愛你的用戶,是不會因為小問題而拋棄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