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領域都已經出現了飽和,因為有很多老
企業網站已經做得足夠優秀了,內容也足夠豐富了,我們草根團隊甚至個人想從中分到一杯羹是特別難的。這里我說是特別難,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我們想獲得突破更加困難而已。在很長時間以前,很多人就開始盯上了
地方網站這塊還沒煮熟的肥肉,因為以往大家做的基本上是一些垂直類的
行業網站,而巨頭們也無暇顧及到每一個小的地方上去,雖然有人已經遲到了屬于自己的那塊肥肉的一點油水,但還是比較少。
就目前所了解的來看,主要就有以下類型的網站:
第一,綜合類。這類網站的特點是啥都有,看上去就跟四大門戶一樣,有聊天的、有發布信息的、有分類信息、有商城、有旅游頻道,總結來說就是一站式的。對于一個小地方的綜合網站也僅僅是本地區的,大家似乎以為做一個綜合類的網站也挺容易的,工作量不會太大,而在我之前的兩個前輩做的網站就是屬于綜合類的。其實這類綜合類的就算是在這樣的小地方想顧全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前面的那兩個網站都是好幾個人的團隊在做了,做了很多年都沒什么起色,原因就是戰線拉得太長了,沒有一個可以突破的地方。
第二,特色信息及交流類。這類網站著重的就是通過發動本地區熱心網友交流討論本地區的相關信息,并整理發布到網站上,內容通常包括本地旅游、民俗、美食、文化、歷史、便民信息等等。這類網站比較專注內容的建設,其實挖掘的東西非常多,工作量也非常之大。當然互動性方面就表現差點,因為很多人對這些信息不是太感冒。
第三,商業類。這點其實一般來講做得都是非常細的,比如房產類、家居類、醫療類,這些類型的一般可挖掘的信息并不是非常多,大家想一想,一個小縣城的樓盤會有多少呢,幾乎所有的信息都能一手抓,正是因為這樣信息也會比較完整。還有就是電商了,雖然團購網站到了一片又一片,但很多人認為做本地化的還是非常有前途的,我看我們縣就有在當地的人在折騰那些東西。
第四,就來個其他吧。這類其實沒有多少互聯網性質的,因為是純粹發布信息的一個窗口,比如政府及事業單位的網站,這類我們就不討論了,因為是一直都有的東西,而且也不是出來競爭的。
其實要分析的上面在列舉這些這些類型的時候也已經做了簡單的分析了,對于一些草根如果一開始的話顯然是心有力而力不足的,最多也就是幾個人的團隊,哪能把這一切東西都承擔下來,隨便一次活動整個團隊的人可能都需要跟進了。一個綜合類的網站大大小小的欄目可能有幾百個了,每個欄目更新一篇信息,那收集起來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認為做得太廣顯然是不適宜的。而第三類直接商業類的,雖然做起來可以很快專注于這一塊,但是大家同時要想到一個問題,現在有一個大的環境,難道你就沖過來就做這種直接要自己的父老鄉親掏錢的東西人家會相信你,你在此之前必須有一個基礎,讓她們取信于你。前面說了第四類就是跟我們沒多大關系的。
因此,我認為前期做主要可以做交流及信息類的,因為這類其實只要有內容總會有人來關注,而且大家也不會有什么顧及,而且如果這些信息對他有幫助或者讓他感興趣甚至認為你個網站是有價值的;面就會參與進來討論交流以及獲取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當然我自己的
企業網站就是屬于這個類型的,因為我做這個網站本來就是業余中的業余,所以沒想過賺贊助費或者直接從用戶那里賺錢。我認為我應該慢慢地一步步跟進,同時把握本地這些網站發展的動態。
我的網站是我一個人在運營,顯然我一個人不可能完成那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就算能做,也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必須去找那些認為我這樣的事是非常有意義的,于是也參與進來,其中甚至有不少中小學的老師、政府官員,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加強本地人對地方的歸屬感,而且也可以對外展示本地區的信息。同時也跟當地的競爭對手多聯系,在這個過程中讓我也清楚哪些是我到時候該聯合的,同時也聯合一些做得比較細化的網站,他們剛開始的時候想和我們做了一段時間的網站合作,基本上是被一個個拒絕,而我卻在我的原則范圍內接受,因為在互聯網當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但至少通過這樣的小聯合可以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至于這樣做什么樣的后果我也不累述了,一個簡單的結果就是我不在本地做的這個網站都比另外幾個在當地而且是團隊做的網站都好,無論是用戶體驗、內容、搜索引擎上的表現等等。
地方網站確實是一塊肥肉,而且很多地方這塊肉沒有煮熟,甚至都還沒開始煮,再者那些巨頭也暫時沒有去分這塊肥肉的打算,留給我們草根的機會還是有的。但是千萬別以為自己去了一個小地方就是互聯網中的佼佼者,就可以無所不為了;其實在縣級地區做互聯網依然是非常困難,只是比去在全國的大環境中相對來說競爭小很多。我們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不要把戰線拉得太長,在現在相對較好的形式下力爭有突破,這樣才能求得更好更遠的發展!